2022年2月23日星期三

古代並沒規定和尚必須素食,為何自梁朝後和尚便不能再吃肉

 古代並沒規定和尚必須素食,為何自梁朝後和尚便不能再吃肉

在很多中國人的眼中,和尚不吃肉喝酒的清規戒律彷彿是天經地義般的存在。但殊不知,早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並沒有規定和尚們必須素食。甚至在傳入中國近千年的歷史當中,也沒有誰真正規定僧尼們不能夠吃肉。

在比丘戒律中,唯一一條能與吃肉沾上邊的只有“不殺生”,這裡的不殺生並不等同於不能吃肉。佛教中規定,教徒們可以吃三種淨肉,即“一我眼不見其殺者;二不聞為我殺者;三無為我而殺之疑者”。由此可以看出,和尚們並不是不能吃肉。

事實上,漢傳佛教的僧人們在南朝以前,也是可以吃肉的。那麼為什麼南朝以後,漢傳佛教的眾多僧人們便不再可以吃肉食了呢?提起和尚們為何不能再吃肉食,便不得不說說中國歷史上一位有名的“皇帝菩薩”---梁武帝蕭衍的那些事。

蕭衍出身於蘭陵蕭氏,在南齊時官至雍州刺史。早年便極有才華,對於儒學、道教、佛教皆有領悟, 善文學、精音律,為當時的名士“竟陵王八友”之一。待到日後當了皇帝,除了顯赫的至尊地位外,更是變的博學多藝,是一位“學者”型皇帝。《南史》卷七之《梁武帝紀中》說他“六藝備閒,登逸品, 陰陽、緯候、卜筮、佔決、草隸、尺牘、騎射,莫不稱妙”。

蕭衍活了86歲,在位48年。他統治初期,尚虛心納諫,對於社會時弊也多有整治。但是當在位時間久了以後,便開始篤信佛教,一發不可收拾。晚年達到了沉迷的狀態,甚至自稱“三寶奴”。中國的歷史上,蕭衍可以說是最推崇佛教的一位皇帝,論其推崇的程度,完全可以配得上“狂熱”一詞。杜牧詩《江南春》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詩中的“四百八十寺”,可以說絕大多數都是蕭衍的“傑作”。

他在位期間,佛教被抬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說是依“佛法”治國也不為過。梁武帝時期,南朝修建了大量的寺廟(近三千座)和佛像,一時間僧尼達十萬眾。蕭衍還組織大批僧眾翻譯編寫各類佛教著作。他文思敏捷,擅長文字,僅自己就完成了數百卷佛學著作,一部《大般涅槃經》更是爛熟於心。

促成蕭衍讓僧人禁食肉品的正是這部《大般涅槃經》。梁武帝本人對於佛教很是虔誠。他在位期間,對於佛教的戒律堅持嚴格執行,設無遮大會十四次,甚至親自登壇講經說法。《大般涅槃經》中有“食肉斷慈悲種”的說法,而虔誠的梁武帝認為,要想真正將慈悲、放生、不殺生的思想發揚光大,就必須禁斷肉食。並且,早年也曾信奉過道教的梁武帝認為,在當時,道士所堅持的禁食肉類等清規戒律足以讓其他出家人汗顏。因此,他還提出了當時的佛教徒們在清規戒律上九不及外道、九不及居家之士的說法。

為了宣揚自己禁食酒肉的思想。蕭衍根據《大般涅槃經》的要義寫出了一篇歷史上有名的《斷酒肉文》,文中強調僧尼應禁止肉食,多食蔬菜。蕭衍甚至還要求僧尼不但要禁止食肉,祭祀時的各類供品也不能使用肉食,只能以果蔬供之。因為過去從沒有禁酒斷肉的戒律,很多有名的僧人對此都抱懷疑或反對態度。如當時有一些名僧便說:“律中無有斷肉法,又無懺悔食肉法。”

面對質疑,梁武帝決心徹底推動禁肉食運動。為了增大《斷酒肉文》的影響力,他接連發布了五道敕文,又組織了兩次規模宏大的法會。在會上,他登壇說法,大量引用佛教經綸,說明禁止酒肉的重要性。最後,他和在場的很多僧人們盟誓,宣布若再有僧尼飲酒食肉,就要進行嚴懲。即“(梁武帝)並與僧尼共伸誓約:若復有飲酒瞰肉不如法者,弟子(梁武帝)當依王法治問”。從此,漢傳佛教的僧尼就養成了吃素食,斷酒肉的傳統,並一直沿襲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梁武帝曾為了佛法,親自捨身佛寺出家達四次,這在中國歷史上可謂絕無僅有,以至於連後世孩子開蒙的《聲律啟蒙》中都有著“梁帝捨身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的句子。

他曾在大同十一年(545年)向身邊的人們說,自己自從篤信佛法後,嚴格遵守戒律,每天只吃一頓飯,還都是些青菜米飯。不但自己不吃國家的東西,連自己宮中的人們也不再吃國家的東西。想修築建築也都是自己出資,而不是動用國家資源。他還說自己不光穿著粗布衣服,甚至連帽子和被子都是“一冠三年,一被二年”。

相信看到這,很多讀者都會覺著這位“皇帝菩薩”是如此艱苦樸素,他的勤儉節約和堅持苦修當為後世帝王和和尚們的楷模。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梁武帝看似節儉,但實際上,梁朝的國庫卻是因為他而為之一空。他每次捨身後,朝中大臣們總是急成一鍋粥,有道是國不可一日無君。於是乎,大臣們便準備錢財為他贖身。不過既然是贖皇帝,自然不能花大臣們的錢了。梁武帝捨身四次,朝廷百官便為他“贖身”四次,梁朝國庫因此花費錢財達四億之巨,直接減弱了梁朝的國力。而梁武帝本人,也在後來的侯景之亂中被圍台城而活活餓死,令人嗟嘆不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