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5日星期日

 「成佛」的如來真實義

    成佛是學佛的人修行之目標,其實也是全世界人共同的目標,這一句話怎麼說呢?因為學佛的人就是想成佛才會學佛,所以成佛是學佛的人修行之目標這一句話應該是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學佛的人那種修行方式是永遠不可能成佛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心是「眾生心」而不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之心,所以他們的修行方式是不可能成佛的,而為什麼說成佛也是全世界人共同的目標呢?事實上這正是眾生脫離輪迴的不二法門,只是他們沒有瞭解「成佛」這兩個字的如來真實義罷了,所以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目標也是要成「佛」。

那麼何謂「成佛」呢?《維基百科》解釋說成佛為佛教的術語,菩薩因位之行六度及十度萬行究竟圓滿之後,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之心者謂之成「佛」,有人認為佛教無論是修哪一個宗派,其目的都是為了想要成佛,但是如果弄不清楚「佛」字如來真實義的話,那麼修行就會沒有方向,也會糊里糊塗空過一生,他們認為成佛有「事的成佛」與「理的成佛」等兩種,在事上來講就是指佛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就是事上的成佛,而成佛就是成道,而道可以區分為有羅漢道、緣覺道、菩薩道與佛道…等等的道,所以成道也是有層次上之差別的,故在理上來說的話,佛就是指這一念菩提心或是涅槃性。

他們又認為菩提和涅槃是沒有形相的,因此菩提和涅槃也就是指我們當下的這一念心,這就是學佛三寶弟子修行共同的目的,因此無論是聲聞、緣覺、菩薩等位階之行者,他們到最終都要證到菩提、涅槃的境界,而在如何成佛方面,淨土宗的學人說要「花開見佛」,禪宗的學人則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在藏傳佛教密宗的學人他們則講「即身成佛」,事實他們所見的「佛」、所成的「佛」,都是在指「菩提」或「涅槃」而言。

    有的人則認為說修行人若想成佛一定要修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並不是說修一世就能成佛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認為佛經中有說過學佛或成佛一定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有所成就,但是三大阿僧祇劫到底有多久呢?事實上誰也說不出來,能說的就是必須要經歷許多的劫之修行方能成佛,其實這是看不懂佛經的人所說的一些錯誤知見,什麼「當世成佛」或是「修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其實有這種錯誤觀念的人他們是永遠都無法成佛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悟不出「修行是一條不歸路」這一句話的如來真實義。

    為什麼說悟不出「修行是一條不歸路」這一句話的如來真實義之人他們永遠都無法成佛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只要你修行你就沒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之心了,而沒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之心的人,他們的心都是凡夫俗子之心,如此的話他們又如何能成佛呢?為什麼說沒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之心的人,他們的心是凡夫俗子之心呢?因為他們的心是眾生心,所以他們有了過去心、現在心與未來心等三心,也有了人相、我相、眾生相與壽者相等四相,因為三心不去或四相不除的人當然是無法成佛的。

    為什麼說凡夫俗子有「三心」與「四相」當然無法成佛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只要你修行那麼你是否就有我在修行的這個「我相」呢?也有道友也都在修行這個「人相」或有要修成仙或修成佛的這個「壽者相」,當然又有修成佛之後要下化眾生的這個「眾生相」,其次所有的阿修羅(修行人)他們為什麼要修行呢?因為他們認為修行就是要修正自己以往錯誤的觀念與行為使之合道,所以他們才會認為要修一世或修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呢?既然認為過去的觀念與行為都是錯誤的,那麼這不是「過去心」又是什麼呢?既然也認為目前自己正在修行,那麼這不是「現在心」又是什麼呢?既然想到未來要成仙或成佛,那麼這不是「未來心」又是什麼呢?

    如果我們有了過去心、現在心與未來心等三心或是有了我相、人相、眾生相與壽者相等四相,那麼我們就永遠無法成佛或是必須等到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之後才能成佛,許多宗教的大師、弟子與信徒都不瞭解「三大阿僧祇劫」這一句話是什麼意思,只知道是時間很長很長之意思,其實「三大阿僧祇劫」這一句話是佛經編經密碼的「37」,「3」是指元素,元素是菩薩的心,也是如來的意,而「7」則是七識分別,整句「三大阿僧祇劫」的如來真實義就是我們的「意」(執著)或「識」(分別)如果不去除的話,我們就永遠無法成佛,所以才以三大阿僧祇劫這一句話來隱喻永遠不可能成佛的意思。

    我們學佛的人都聽過有一個彌勒菩薩是「未來佛」這一件事,他們說彌勒菩薩在佛滅度之後到兜率宮修行,祂需要等到5670000000年才能成佛來下化眾生,這一個「5670000000年」之含義跟「三大阿僧祇劫」的隱喻是一樣的,其實佛經中所說的「彌勒菩薩」與「釋迦牟尼佛」都是在指我們這些意識心沒有除去的凡夫俗子,為什麼說「彌勒菩薩」與「釋迦牟尼佛」都是在指我們這些意識心沒有除去的凡夫俗子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兜率宮裡面不是有「彌勒內院」和「彌勒外院」之區別嗎?那麼「彌勒內院」和「彌勒外院」的如來真實義又是什麼呢?其實在我們肉身外那些自己意識心所分別之眾生區域即是「彌勒外院」,而肉身以內那些自己意識心所分別之念頭與意識等眾生區域即是「彌勒內院」,這就是為什麼彌勒菩薩的塑像要擺在寺廟正門口的主要原因了。

    所以我們若是以意識心去分別外在的諸眾生或是在內心之中產生一大堆的念頭的話,那麼我們就是佛經經文中所說的那個彌勒菩薩,如果我們的分別心很重的話,那麼我們就是佛經經文中所說的那個「須菩提」,如果我們認為自己很有智慧的話,那麼我們就是佛經經文中所說的那個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如果我們看不懂佛經經文內容的真實義,那就很難成佛,如此的話我們就是佛經經文中所說的那個「阿難尊者」,所以「釋迦」這兩個字的隱喻是指意「識」添「加」在我們細胞之中的意思,佛經中的「牟尼佛」就是指細胞,「溼婆神」就是在指細菌,所以唯有看懂佛經經文內容的真實義才不會沉迷於宗教的教義之中。

    因為我們自己每一個人本來就是佛(全身的元素、分子與細胞皆是佛陀),如果我們只看到這個由元素、分子與細胞所組合而成之陀羅尼(形體)或是波羅(現象)而無法認同其佛陀之般若(本質),那麼我們就是在「謗佛」,因為毀謗自己的本質不是佛而誤認為釋迦牟尼佛、彌勒佛、藥師佛、燃燈佛…等等佛經經文中所隱喻的假佛才是佛,那就是真正的謗佛,在《佛說謗佛經》這一部的經文之中世尊有云:「若謗法師即是謗佛」,各位千萬不要將「法師」這兩個字誤解成目前各宗教法門那些法師,因為佛經是在描述宇宙的演化過程所以不可能是在談宗教修行的領域,所以我們不能誤解經文內容的如來真實義。

    上述所說的「世尊」不是在指釋迦牟尼佛,而是在指「舍利子就是我」的意思,這一句話怎麼說呢?因為整個宇宙是「唯我獨尊」的,所以整個宇宙就是一個「大我」,而每一個萬物之源的佛陀即是「小我」,因為宇宙的萬物與萬法都是我們自己,所以佛經中所說的「我」如果他是站在粒子的角度在說話,那麼舍利子就是我的那個我在佛經的經文之中即稱為「世尊」,為什麼舍利子的我稱為世尊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娑婆世間的一切時空都是由我這個舍利子所構成的,沒有我舍利子即沒有現在的世界,那我不是生出世界的「世尊」又是什麼呢?

    由舍利子所構成的一切物質現象與非物質之念頭、意識皆稱為法,而構成這些物質現象與非物質現象(法)的舍利子(粒子)就是一切有為法與無為法的老師,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粒子不稱為「法師」那要稱它為什麼呢?其次粒子是不是也是由萬物之源的佛陀(微中子)所構成的,而微中子就是佛,那麼由微中子所構成之粒子怎麼不是佛呢?粒子就是「法師」,如此推理的話,那麼說法師不是佛不是在謗佛嗎?所以在《佛說謗佛經》中世尊所說:「若謗法師即是謗佛」,即是此意,因此目前各宗教法門那些法師千萬不要將「法師」這兩個字誤解成是自己,否則也是在謗佛。

    宇宙的各種現象稱為「眾生」,宇宙的整體現象稱為「佛」,宇宙的本體則稱為「心」,所以,如果我們是站在耆闍崛山(從本質看現象)的角度看宇宙,那麼未大爆炸以前的實相宇宙就稱為「心」或「如」,而大爆炸以後的現象宇宙就稱為「佛」、「如來」或「如來佛」,如果我們是站在靈鷲山(從現象看宇宙)那麼我們所看到的通通都是眾生,這就是佛經中所說的「心、佛、眾生不二」的道理,「靈鷲山」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如果以鷲鳥的角度看宇宙現象的話,那麼我們飛越遠我們的心量就會越大,若是飛越近的話,那麼我們的心量就會越小之意。

    就因為整個宇宙都是我們自己,所以不管我們自己承不承認其實都無法改變這個事實,所以能悟出微中子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本質者稱為「開佛眼」,只悟出粒子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形體者稱為「開法眼」,能看到元素所構成的那些鬼神界之眾生者稱為「開天眼」,能悟出銀河中的元素就是我們世人之慧命者則此人稱為「開慧眼」,而只能看到物質之現象者則稱為「開肉眼」,因為佛知道所有之現象皆是由微中子所構成的,所以說「佛俱足五眼」即是此意。

    既然整個宇宙都是我們自己,所以我們對自己能認同到哪一個程度,那麼我們的果位就到那裡,所以果位不是「修出來的」而是「認同出來的」,為什麼呢?因為「修行是一條不歸路」,修行根本是一條無法返回至宇宙源頭的路,所以才稱為「不歸路」,因此如果我們看不出宇宙的本質(佛陀)才是構成宇宙一切現象的萬物之源,那麼我們根本就不夠資格跟他人談什麼果位,永遠都是一個意識心很重的彌勒菩薩,也永遠都是一個成不了佛的「未來佛」。

    所以許多宗教的彌勒菩薩們不是自己在「封聖」,就是自己在「坐缸成佛」,要不然就是在往生之後由他們的弟子幫他舉辦「成道大會」,連「道」的真實義都還沒有搞清楚就已經成道了,真是自欺欺人猶不自知,所以我們一定要先瞭解「成佛」的如來真實義才有可能成佛,因此我們若將「佛」這一個字誤當成是一個「覺者」的話,那麼我們就是一個標標準準的眾生還成什麼佛呢?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其實道理非常的簡單,「覺者」是不是在指「一個覺悟的人」呢?如果是的話那麼這不是過去心、現在心與未來心等三心或是我相、人相、眾生相與壽者相等四相都俱\足了嗎?如此的話他們還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之心嗎?如果沒有的話,那麼請告訴我他們如何成「佛」呢?

    所以佛是指「大覺者」而不是在指「覺者」,難道「覺者」與「大覺者」這兩個名詞有什麼不同嗎?當然不同,「慈悲」與「大慈大悲」相同嗎?「愛」與「大愛」相同嗎?「智慧」與「大智慧」相同嗎?不但不同而且還是天地之差霄壤之別呢?何謂「大」呢?人得一謂之「大」,所以「大」字是由「人」與「一」所組合而成的,那麼「人得一」這三個字又是什麼意思呢?當我們悟出宇宙只有我們自己這個「一」根本沒有其他的眾生,這種的認知稱為「人得一」,就是因為整個宇宙都是我們自己,所以我們才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之心,所以我們才能成佛,這裡的「發」字不是宗教所說的「發願」,它真正的意思就是指「體悟」或「發現」而言。

    為什麼說要體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的心之後我們才能成佛呢?若要瞭解這一句話的如來真實義的話,那麼就要先搞清楚「多羅三藐三菩提」與「無上正等正覺」這兩個名詞的如來真實義,所謂「阿耨」是整個法界的意思,而「多羅」是指宇宙的各種現象,「三藐」是指佛的法身(整個現象界宇宙)、佛的化身(所有由佛陀所組合而成的物質與非物質)、佛的報身(所有有情眾生)這三種不同之面貌,而「三菩提」則是指佛的法身、佛的化身與佛的報身都是由佛陀所組合而成的並沒有什麼分別,而「正等」是指我自己是佛,我看你也是佛,兩者都是佛才能稱為「正等」,而「正覺」則是指認知宇宙是唯一的這種覺悟才能稱為「正覺」,故其他的知見都是邪見即是此意。

    當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就是佛,而整個現象界宇宙之一切眾生也是佛,整個現象界宇宙之所有的物質與非物質也是佛及所有整個現象界宇宙之有情眾生也是佛,那麼這種知見就稱為「佛知見」,這種眼光就稱為「佛眼」,這種的智慧就稱為「佛智慧」,這種的情形即謂之「成佛」,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不是的話,那麼請您告訴我宇宙還有什麼東西不是佛呢?既然宇宙所有的東西都是佛,那麼小我的我與大我的佛是不是都在這個宇宙之中呢?如果是的話,那麼請您告訴我,我的全身何處不是佛呢?因為整個宇宙都是佛並無一物例外,所以這種的廣大無量之心才能稱為「無漏」。

    如果整個宇宙無一不是佛而不能稱為「無漏」的話,那麼請您再告訴我什麼才是真正的「無漏」呢?難道說認為自己是正信而其他的宗教法門都是外道就叫作「無漏」嗎?難道說密宗不是佛教自己是佛教這就叫作「無漏」嗎?難道說上帝是唯一真神而安拉就不是唯一真主,這就叫作「無漏」嗎?難道說認為信佛才能解脫而信一神論就不能解脫,這就叫作「無漏」嗎?認知宇宙是一個整體才是真正無漏,故宇宙是一個整體也謂之「禪」、「佛乘」、「一佛乘」與「不二門」,如果沒有這種正覺的話,那麼我們修的都是眾生相的「千佛乘」、「萬佛乘」而不是真正的「佛乘」與「一佛乘」。

    如果我們沒有宇宙是一個整體這種正知或正覺的話,那麼我們所修的法門其實都是眾生相的「八萬四千法門」或「三千六百道門」而不是真正的「不二門」,「八萬四千法門」與「三千六百道門」這兩個名詞都是佛經的編經密碼,因此我們若沒有搞清楚這兩個名詞如來真實義的話,那麼我們就永遠無法成「佛」,那麼什麼是「八萬四千法門」與「三千六百道門」呢?其實「八」是菩提沒有分別的意思,而「四」就是指相,故所有的相都是由粒子所構成的沒有什麼分別這種法門就是「八萬四千法門」,而「三」是指元素,「六」是指如來的意,因此娑婆世界一切元素所演化之分子與細胞皆是如來的意就稱為「三千六百道門」,故說穿了就是整個宇宙就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就是佛這才是宇宙的真相,而不是佛教教義中所說的什麼《緣起法》、《因緣法》或《三法印》那些是宗教的教義絕對不是真正的佛經內容,因為那些觀念都是在講眾生相而非「佛說」,故我們自己能否成佛或是永遠當眾生,其實只在於我們認同「宇宙的本質」或「宇宙的現象」這一念之不同罷了,認同本質則人人是佛,認同現象則人人都是眾生,故佛經中才會有「一念覺眾生是佛,一念迷佛是眾生」這一句名言,因此一個人能否成「佛」不需要靠修行而是在自己「一念之間」的轉變與否之不同罷了。

(在此預祝大家早日轉念而覺悟成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