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5日星期日

 「眼見佛性」的如來真實義

    「以肉眼到底能否看見佛性呢?」,這的確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因為認為肉眼能看見佛性的人與認為肉眼無法看見佛性的人,他們各有一套看法與理論,所以從以前到今日皆爭論不止,也難以讓對方信服,認為肉眼能看見佛性的人,他們引經據典據理力爭,但是認為肉眼無法看見佛性的人,他們就是不肯相信,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認為世人肉眼的視力有限,因此僅憑肉眼根本是看不到佛性的,如果說肉眼能看到的話,那麼他們所見之物百分之百不是無形無相的佛性,而是另有它物,故雙方各執一詞不肯認輸,也不肯退讓。

    據佛教某一個修行團體所發表的信息來看,他們宣稱說該團體之中已經有十餘位法師他們已經眼見佛了,不但如此而且還有更多的法師或師兄姐他們都已經明心了,因此若是繼續再修練下去的話,那麼相信不久的將來,那些已經明心的法師或師兄姐們,相信他們亦能達成眼見佛性的開悟境界,是真是假世人可以讓時間來檢驗,但是由他們法師所寫之書的內容來看,發現他們連「佛性」、「真如」、「第八識」、「阿賴耶識」和「心」…等等名詞之如來真實義都不瞭解,所以會誤解「明心見性」的如來真實義或誤解其它佛經經文之內容,那也就不足為奇了。

    有人認為「明心」跟「眼見佛性」是不同的,為什麼呢?他們認為「明心」是指找到自己的第八識而言,因為第八識能生出一切法,但非一切法而且也不離一切法,所以說「眼見佛性」其實是指以肉眼見到自己第八識的作用。我們從此人之觀點來審視他所說的這些內容,就會發現他所說的話沒有一句是正確的,可見他迷惑導師那些錯誤之知見已經很久了,什麼「明心」跟「眼見佛性」是不同的?什麼「明心」是指找到自己的第八識而言?什麼第八識能生出一切法,但非一切法而且也不離一切法?什麼「眼見佛性」就是在指以肉眼見到自己第八識之作用,其實這個修行團體的那些觀點通通都是錯誤的?

    因為「明心」的「心」又怎麼可能是第八識呢?而第八識它又怎麼能生出一切法呢?這不是誤解了這個「心」的如來真實義嗎?況且說憑肉眼又怎麼能見到佛性呢?可見他們連「佛性」這兩個字的如來真實義也不瞭解,而「眼見佛性」又怎麼可能是在指以肉眼見到自己第八識之作用呢?如此解讀得話可能連什麼是真正的「第八識」也都搞不清楚,那麼又如何能跟別人爭辯什麼法義呢?佛經雖有「心生萬法」這一句話,但是幾乎沒有幾個人能將這一句話真正的意思說出來,所以那些解釋內容皆是戲論,不但沒有任何參考價值,而且還會導誤世人。

有人認為眼見佛性不是悟道,而是有如禪宗的見性一般,它只能代表是修行已經到達至一個階段而已,因為見性才是起修的開始,他認為「眼」是一種工具,也是六根之ㄧ,然而眼有顯色之用;而「見」是指「識之見」而非指「眼之見」,為什麼呢?因為眼識能分辨青紅皂白黑、妍醜、長短、圓扁等等物色之功,乃至見聞覺知亦不離此識;但是佛性它不在內、不在外、亦不在中間,亦非青紅皂白黑,但卻是無所不在,所以若說要眼見佛性的話,那麼「佛性」必在於外,亦必屬於「青紅皂白黑、妍醜、長短、圓扁」等等之物色,如此的話眼才能有所對,也才能有所見,因此當知眼見佛性實是龜毛兔角之邊事,與真正的佛法無關也。

    有人則認為佛性有二,一者是肉眼可見的,二者是肉眼不可見的,可見者是指十住菩薩、諸佛、世尊,而不可見者就是指一切的眾生而言,所謂「眼見者」即是指十住菩薩諸佛如來祂們能眼見眾生之佛性,而聞見者則是指十住菩薩諸佛如來祂們能眼見一切眾生九住菩薩的佛性如來之身,所以所謂「能眼見者」係指十住菩薩諸佛如來而言,也就是說九住以下的菩薩之法眼與聲聞緣覺的慧眼仍然無法見到佛性,更何況說是凡夫之肉眼他們又豈能見呢?但是眼見佛性猶如禪宗的見性一般,它只能代表此修行人的修行已經達到一個階段罷了,但是見性之後則須開始起修,這種的「眼見佛性」跟一般人所說的「著相」完全是兩回事,只有身如其境的人,他們對於「眼見佛性」之境界才會有所體悟。 

    但是也有的人認為佛性不管是以屁眼見、火眼金睛見還是法眼見,那麼必定是有一個能見佛性的六識見聞覺知,根是生理的作用,色境則是在外面所見的對象,因此依眼見色必然是起眼識的了別作用,這是一種心理的作用,而「如來」是自性,眾生雖然在生死海中轉來轉去,但是每一個人的自性並沒有離開,端看我們世人能不能悟得而已,若是隨時能悟得的話,那麼隨時都會有成就,不必另外再去找,因為祂就在我們的自身之中,因此如果我們能將自性顯揚出來,那麼我們就能出離生死,佛性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祂並不希求人類的了解,而是人類自作多情一定要去了解它,非要一直追求有個佛性否則好像沒有悟道一般。

   《大般涅槃經》卷第八有云:「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佛性如是微細難知,云何肉眼而能得見?佛言,迦葉、善男子如彼非想非非想天,亦非二乘所能得知,隨順契經以信故知,善男子,聲聞緣覺信順如是大涅槃經,自知己身有如來性亦復如是,善男子,是故應當精勤修習大涅槃經,善男子,如是佛性唯佛能知,非諸聲聞緣覺所及」,在《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八復云:「佛性亦二,一者可見,二不可見,可見者十住菩薩諸佛世尊。不可見者一切眾生,眼見者謂十住菩薩諸佛如來,眼見眾生所有佛性,聞見者一切眾生九住菩薩,聞有佛性如來之身」,其實這兩段經文已經將「眼見佛性」之真諦解釋的清清楚楚,只是一般世人無法瞭解其真實義罷了。

    因此他們誤認為菩薩眼見佛性者即是在山河大地上眼見自己之佛性,即是在一切有情無情身上眼見自己與有情之佛性;眼識既如是,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亦如是,此即楞嚴經所說:「元依一精明(阿賴耶識),分為和合(六識)」所以眼見佛性時,必定是有一個能見佛性的六識見聞覺知自性,也必定是有一個被六識見聞知覺性所見的佛性;而佛性既然不是指意根與六識的見聞知覺性,當然亦不是七轉識的自性,因此佛性當然是另一種心體的自性;也是另一心體的功能性,都能被明心之人所親見,所以明心之人他們能以肉眼親見此第八識如來藏的本覺性在山河大地上顯現即是此意。

佛教某修行團體之導師他寫了一本「真如與佛性之辨」的書,他認為有某一位法師他誤將佛性當成本來面目、法身、實相與真如,這是一種錯誤的知見,因為他認為真如是指本體,而佛性是指作用而言,猶如燈與光的關係一樣,如果真如是燈的話,那麼佛性便是光,雖然光是從燈而生出來,但畢竟光不是燈,如果說「光就是燈」那就錯了,燈雖然能產生光,但是燈絕對不能等於光,如果我們講「燈就是光」的話,那麼我們也錯了,同樣的道理,真如是具備佛性作用,但真如不是佛性,佛性雖然從真如而來,但是佛性也不是真如,因此他的結論就是說「佛性與真如非一非異,真如是本體,而佛性則是本體的作用」,所以他也勉勵所有學禪的人和學佛的人都必須先弄清楚這一點。 

我們從以上各法門那些修行人的爭辯之中即可瞭解到,他們的頭銜不管是導師、法師或是信徒,事實上皆對佛性、自性、真如、本來面目、如來藏或阿賴耶識…等等的名詞解釋錯誤,難怪雙方都以錯誤的知見在那裡辯來辯去,因而辯不出正確的知見出來,猶如是在污水之中濯足一般越洗越黑,「佛性」是指佛的本質,佛的本質即是微中子(佛陀),因為微中子是萬物的源頭所以在佛經的經文之中才會有「人人本來都是佛」之經文,而「真如」是在指粒子,因此又怎麼能將佛性與真如視同一物,或是說將真如當成是本體,而將佛性誤當成本體的作用呢?事實上他們完全搞不清楚佛性、自性、真如、本來面目、如來藏或阿賴耶識…等等的名詞其真正的如來真實義是什麼?

《大般涅槃經》云:「一切眾生悉有佛性。」,這一句經文旨在描述一切眾生之本質皆是微中子之意,就因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所以就表示佛性並不是因為學禪、修禪或參禪而將見聞覺知之心變為佛性,所以佛性不是變來的,它是本來就具足的,這些大師認為他們在眼見佛性之後,便會看到佛性與見聞覺知之心是並存的,佛性不離見聞覺知,見聞覺知亦不離佛性,所以他們認為見性之後見聞覺知依舊是見聞覺知,根本沒有變成佛性;而佛性也依舊是原來的佛性,並沒有和見聞覺知合併或將見聞覺知消滅。

《大般涅槃經》卷35有云:「善男子,眾生佛性非有非無。所以者何?佛性雖有,非如虛空。何以故?世間虛空雖以無量善巧方便,不可得見;佛性可見,是故雖有,非如虛空。」,這一位大師認為若依佛陀聖教的話,那麼佛性確實可以肉眼而得見,因此若不相信而毀謗說肉眼不能見佛性的話,那麼他們必然都是一些謗法、毀佛之斷善根的人,所以他們將來也必定會下到地獄去。

    我們從以上內容來看這些法執之大師,他們不但錯解經文內容「眼見佛性」這一句話的真正意思,而且還會詛咒他人下地獄實非一件得宜之事,事實上他們所謂的「明心」亦是一種錯誤的觀念,何謂「明心」呢?《維基百科》認為明心是佛教的術語,也就是明證本心之意,因此「明心」係指佛道行者他們能親證妄心與真實心之區別,這也就是大乘修學者,他們要成道之前必需先見道,而所謂的「見道」也就是在指明白本有的真實心之意。

    《維基百科》對「明心」兩個字雖然是如此解釋,但是事實上他們對於自己所明之心的「自己」與「心」皆搞錯了對象,誤以為每一個人之心皆有「妄心」與「真實心」兩個不同之心的差異,其實並非如此,整個宇宙因為是由宇宙之心力與宇宙之因能所組合而成,故整個宇宙就稱為「心」,而這一個心就是自己的心,所以所謂的「明心」是指宇宙尚未演化出舍利子來構成宇宙間的一切時空,此時之宇宙只有其本質的微中子而已,這種情形即稱為「明心見性」。

故所謂「眼見佛性」的這個「性」字其實就是在指微中子而言,因為微中子本來就是萬物之本質,因此,如果我們每一個人對萬物都沒有任何分別心的話,那麼,我們就會發現整個宇宙的一切萬物其實都是由我們自己這個小我的佛陀所組合而成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表示說我們已經開了佛眼並看到了萬物之本質,這就是所謂的「眼見佛性」這一句話真正的意思,所以「眼見佛性」的這個「眼」字其實是指「佛眼」而非指「肉眼」,肉眼連細胞、元素、粒子都看不到,因此又如何能看到萬物的本質微中子呢?不是嗎?

    就因為微中子是萬物之源,而萬物皆是由微中子這個本質所組合而成的,所以銀河、星宿、星雲、星團、山河大地、動物、植物與礦物無一不是由微中子所組合而成,因此如果我們開佛眼來看整個娑婆世界的話,那麼何物、何相與何念頭或意識不是微中子所構成的呢?而微中子即是佛經經文之中所說的「佛性」,如果是的話,那麼佛眼已開的人的確可以眼見佛性,但是如果佛眼未開的話,那麼以肉眼只能看到萬物之「表相」,根本無法看到萬物之「本質」,如此的話焉能以肉眼看到佛性呢?

    大家都在說:「佛性不在內,不在外,也不在中間」,一般的人可能會被這一句話搞迷糊了,會懷疑說佛性若果是不在內,不在外,也不在中間的話,那麼佛性到底在哪裡呢?事實上這一句話真正的意思非常的簡單,因為微中子是萬物之源,整個宇宙都是它所構成的,那麼您說它是在內呢?在外呢?還是在中間呢?事實上佛性是盡虛空遍法界無處不是、無物不是與無念不是,所以當我們若是已經開了佛眼的話,那麼我們眼睛所看到的形體何處不是佛性的組合之物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