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5日星期日

 「萬法唯識」的如來真實義

    有人認為佛經所云:「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一段經文的內容,就是佛法的心要,因為佛教一切大乘之經典與禪門祖訓,無一不是在闡明此理,雖然在世界上有很多的學者、專家在主張唯物論、唯識論、唯心論及唯人論,但是佛教所講的就是唯識論,而「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一句經文裡所說的「心」指的就是「識」,所以不同於唯心論那些學者、專家的觀點,因為他們的唯心論是站在反對唯物論的立場,來否認一切物質存在的說法,所以他們所說的「心」跟佛教所說的「心」其內涵是不相同的。

佛教唯識宗的學人,他們認為宇宙萬有的存在,都必須透過「識」來產生,也是依識的虛妄分別執持萬有,所以才能產生一切生命現象,譬如說世間如果沒有「我」的精神內涵存在的話,那麼就無法建造房子,而建好房子之後在房子裡擺上石頭、字畫,也都是一種自我心識(意)存在的展現。又如世人在過去的時候,他們對未來世界的夢想,就成為今日科技發達的原動力,因此這些夢想亦即是一種心識的醞釀,所以說法界之內的宇宙山河大地都是透過自我「心識」的現起,然後才有種種的功用,這就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一句的真諦。 

    《華嚴經》的覺林菩薩偈有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就因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一句經文內涵是佛法的心要,所以學佛的三寶弟子們務必要深入的去體悟之,因此他們認為為什麼娑婆世界中的六道眾生,他們在三界中會輪迴不已呢?那就是皆不知自己的色身與命運會如此,皆是由於自己過去心念所引發的善惡諸行所造成的,不但是如此,包含欲界、色界與無色界這三界也都是我們過去的心念所造成的,換一句話說宇宙間這一切天宮、地獄、人間…等等種種依報的環境,也都是我們自己的心念所造出來的。

如果我們心善的話,那麼心境就會成為淨土,如果我們心惡的話,那麼心境就會成為地獄,因此唯有廓然無心方是佛的境界,但是在這裡面又包括「事」和「理」兩方面,所謂「三界唯心」就是在指事、正報、依報等方面,也就是指我們身心所受所遇的種種事相而言;而「萬法唯識」則是在指「理」這一方面,也就是說眾生所探討的種種道理,其實皆是運用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與身識等前五識及意識,另外再加上潛意識(末那識)與阿賴耶識所產生的,故我們的心是否清淨直接會影響到我們靈體累世是否解脫或是墮入生死輪迴。

他們也認為三界裡面所有事相的根本法則,就是依緣起性空的甚深之理,而科學家所能查究出來的真理,也總不能超越佛教「緣起性空」之理。故眾生若欲出三界火宅,就應當修空觀,了知三界萬法皆是緣起,而緣起則是性空,若知性空則心就不會著相,心若不著相的話,那麼就能證入空性而使靈體得到真正的解脫而不再墮入累劫的生死輪迴漩渦之中。

他們又認為既然知道萬法唯識,那麼就要讓正法住世,正法要住世很簡單,那就是確確實實、深深相信「一切唯心造」之正法,也體悟出自己若要成佛或是成魔其實皆由此心來決定,自己要正法或末法也是由此心來決定,然後再由此去入門,去修佛教天台宗空、假、中之三觀或是修佛教禪宗的頓悟法門,修無修修,念無念念,到無念無作,非修非證的境界之後遇緣即施,緣息即寂,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那就是如來住世的境界,如此的話正法就不滅了,所以若要正法住世其實很簡單,人人可為,人人應為,只要從自己當下這一念心開始即可。

    同樣的一句「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經文,但是各宗各派的大師與弟子們所領悟之內容卻都不相同,有人說「心」就是「識」,「識」就是「心」,但也有人認為「心」與「識」是兩回事,那麼「心」與「識」到底有何差別呢?有人認為所謂「唯心」就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心識所變現出來的,而所謂「唯識」就是指世間的諸法皆由心識所顯現出來的,因為一切法皆不離心識,所以才名為「唯識」,其實唯心與唯識僅是異名而同義罷了,但是我們在經論中經常看到有些經典內容時而唯心,時而唯識;有時候轉妄心為真心,有時候轉妄識為真智,這都是佛菩薩或歷代祖師們為度化眾生的權宜方便所施設的,無非是令六道眾生轉迷為悟去凡入聖,由設施權宜所產生的無上妙法。

《華嚴經》一乘十玄門有云:「三界虛妄,唯一心作」,這一句經文有人解釋說「唯心」是說宇宙所有存在皆由心變現,心外無任何實法的存在,亦即心為萬有之本體,唯一之真實,那麼他所說的「心」到底是指什麼心呢?是說他自己的那顆心嗎?如果說他自己的心,那麼請問他如何變現宇宙目前現有的存在呢?如果不是在說他自己的心,那麼他又在說誰的心呢?雖然說「心為萬有之本體」這一句話是正確的,但若是認為「心」就是「識」,「識」就是「心」的話,那麼他所說的心就與「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句經文所說的那一個「心」字完全無關了,因為凡夫俗子的心又怎麼可能生出萬法呢?

    萬法、萬法,萬法語同「諸法」,也就是指總括宇宙萬有事與理之語,亦即色法與心法之總合,與一般人所說的萬象、萬事、萬物等語相當,唯識宗的學人認為識即心之本體;若離開識的變現之外,那麼宇宙間便無任何的實在,所以才會稱為「唯識」,亦即認為吾人自己心外之物或心諸現象皆是由八識自體所變現之主觀(見分)與客觀(相分),因此他們又認為就是將所認識對象之相似形狀視為心內之影像所映現而認為實在或實有,且作為認識對象之物境自體(本質)亦從阿賴耶識中之種子變生出來,故唯識以外並無其他之實在,這種的情形就稱為「唯識無境」或具萬有從識所變之意義,故稱為「唯識所變」。

    那麼唯識宗所說的那些內容,是宇宙的真相或是正法嗎?當然不是宇宙的真相或正法,為什麼呢?因為有某大師認為佛法的要旨非常簡單,說起來不外是個「淨」字而已,那麼淨什麼呢?就是要淨化我們的心,因為我們的心本來是清淨的,只是因為被貪、瞋、癡等煩惱、財色、名利與欲望所汙染,所以就由清淨變成不清淨了,因此一切的佛法,就是在指導我們如何斷煩惱、去私欲而回復到本來清淨的心性,所以他認為我們學佛的人就要能把握這個淨字,那麼他就是一個善於尊佛的人,否則呢?縱然是閱遍三藏十二部經,也祇可說是入海算砂、說食數寶而已,究竟有得到什麼益處呢?

他認為既然千經萬論都是指歸於如何淨心,所以教我們淨化內心的,大概要以唯識學這一門功課,最直截了當了,為什麼呢?因為從「唯識」這兩個字就可以窺見其端倪,唯就是「唯獨」有「決定」的意義在裡面,那唯獨什麼呢?就是唯獨這個「識」,他認為「識」就是指我們世人的心識,而「心識」就是指我們世人日用平常的心理活動狀態,所以在唯識學上說世間的一切,唯獨是這個心識所變現的,「決無離心之境,定有內識之心」,所以他認為心識是萬事萬物的主宰,如果我們的內心清淨,那麼國土就會清淨;如果我們的內心汙染,則我們一切身心世界也會隨著汙染,所以若要消除髒亂、淨化社會就要從根本的心識下手。

    我們從以上宗教諸大師對於「心」與「識」這兩個字之論述內容即可知道,他們之間沒有一個人真正看懂佛經中所說「心」與「識」這兩個字的如來真實義,所以他們看三藏十二部經的內容都是在凡夫俗子的俗心之中打轉,完全沒有去除我見、人見、眾生見與壽者見等四見,亦未徹底去除我相、人相、眾生相與壽者相等四相,所以不論他們是什麼宗的學人,其實皆無法體悟出三藏十二部經內容的如來真實義,一個人其思維若是錯誤的話,那麼其行為就不可能會正確,思維與行為若完全錯誤的話,那麼他們的阿賴耶識就會成為墮入生死輪迴的種子,而累世都在修行,永遠無法達到究竟解脫的一天。

    所有佛經經文內容之中所說的「心」不是在指凡夫俗子的什麼真心或妄心,而是在指真實宇宙這一顆「妙元真心」,為什麼稱為「妙元真心」呢?因為它的心能與心力能變化出宇宙一切現象界的萬靈、萬法、萬物、萬象、萬事與萬理,所以才稱為「妙」,也因為它是宇宙一切演化的本體故稱為「元」,又因為整個宇宙除了此心之外並無它心故稱為「真心」,所以宇宙實相會稱為「妙元真心」即是此意,因為現象界的欲界、色界與無色界皆是由妙元真心演化而來的,所以佛經才會出現「三界唯心」之經文,至於「萬法唯識」這一句,唯識宗的觀念是錯誤的,「識」跟「心」不是一回事,「識」也不是指心識而言,而是指分別之意,故所謂「萬法唯識」這一句話真正的意思,即是說宇宙本來就是一個整體,會有萬法之區別,那是世人意識心分別所產生才變化的,故才說「唯識所變」即是此意,因此沒有分別之心即無萬法,若有分別之心則宇宙的一體性即產生變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