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6日星期日

佛陀時代沒有紙,佛經是如何流傳下來的?

且說佛祖悟法之後,基本上是在繁忙的傳教活動中度過的。

與婆羅門教祭司們不同的是,佛祖傳教不避種姓差別,哪裡的窮苦人多、貧病的人多,他就出現在哪裡。

有一次,有一個國家發生了大瘟疫,人們都避之不及,佛祖卻執意前往,為生者治病,為亡者超度。這樣,在社會底層爭取了大量的信徒。

東周敬王姬匄35年(公元前486年),對佛教來說,是很不幸的一年。  

這一年,佛祖的二大弟子目犍連、舍利弗先後離世。

晚些時候,佛祖不顧弟子們的勸阻,執意離開晚年一直居住的竹林精舍,要到舍衛城的祇園精舍。結果,走到末羅國都城外的拘尸那迦(今印度與尼泊爾邊界附近的迦夏城)外的森林中一病不起。



這時的佛祖已經80歲了,弟子們擔心可能會不久於人世。但是,此時佛祖最得意的弟子摩訶迦葉正在外地教化度眾。
為了避免佛祖去世後佛法的散佚與錯亂,大家公推阿難陀向佛祖請示了四個方面的問題:佛祖去世後,弟子們將“以誰為師?、以何安住?”、“惡人如何調伏?”、“經典的結集,如何才叫人起信?”。

佛祖回答說:“你和大家要記住,你們應以戒為師,依四念處安住,遇到惡人時,默擯置之,經首安立‘如是我聞’,便會令人起信。你們依法而行,就是與佛的法身常住。”
這是佛祖最後一次說法,也可以說是他的遺囑。

隨後,阿難陀在兩棵樹間打了一個繩床,佛祖面西而臥,以手托頭,右腳置於左腳上,寂靜地涅磐了。

拘尸那迦也成為最後一個佛祖聖地:涅槃地。

——據說,我國著名的弘一大師(李叔同)在去世時,也是這樣一個姿勢。 
佛陀涅槃後,四方的信眾紛紛前來瞻仰禮拜,聽到消息的摩訶迦葉也星夜趕了回來。
自從目犍連和舍利弗去世以後,摩訶迦葉已經是佛祖資格最老的弟子了,佛祖的葬禮自然而然地就由他來主持。
眾所周知,佛祖的遺體火化後成了舍利。佛祖最初的捨利被摩羯陀等八國搶分了,帶回國內建塔(即舍利塔)供奉。
後來,據說是在阿育王時期,這些舍利又被重分了一次。這一次被分成幾萬份,送到世界各地供奉。否則,我國陝西的法門寺就不會有佛指舍利了。

佛祖的葬禮完成後,當務之急就是如何保證佛法的傳承了。
由於佛祖生前說法一直是口口相傳,沒有留下任何文字材料,於是摩訶迦葉遴選了五百名碩學僧侶在王舍城七葉窟集會結集。
這是佛教歷史上的第一次結集。

對佛祖的說法,最熟悉的當然是博聞強記的阿難陀了。然而,阿難陀此時尚未證悟,因此被擯斥在結集的石窟外。
在摩訶迦葉的教誡下,阿難陀終於在結集的當夜開悟證果,得以參與結集。
阿難開口說道:“如是我聞:一時,佛在。......”,
然後,把佛祖講過的大法一一背誦出來。
阿難陀記得如此完整、準確,使在座的弟子們覺得就像再次接受了一次佛祖的教誡。
   佛教最初的經典《阿含經》就是這樣結集流傳下來的。

佛教典籍通常分為經、律、論,通稱“三藏”。
經是佛祖本人所說的教義,律是佛祖為教徒制定的必須遵守的規則,論是為闡明經、律而作的各種理論解釋和研究成果。
對“三藏”所作的注疏、撰述,稱為“藏外典籍”。我國最初稱“三藏”為“一切經”,隋代以後稱“大藏經”。
《阿含經》是佛教的“根本大法”,屬於“三藏”中“經藏”,其基本內容就是根據阿難陀的記誦確定的。 “律藏”部分是由佛祖的另一名弟子優婆離誦出的。
到阿育王時期,佛教進行第二次結集時,整理成《雜阿含經》、《中阿含經》、《長阿含經》、《增一阿含經》四部阿含經。
需要指出的是,此時這些佛教典籍仍然是以口頭形式進行傳播,直到約公元前1世紀才被寫成文字。

佛祖去世後,摩訶迦葉主持佛教工作20年,最後把佛教領導權交給阿難陀,自己在雞足山入定圓寂。


阿難陀晚年為了避免二個爭奪他的國家發生爭戰,最後站在恒河中的一個木舟上自焚而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