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8日星期一


北魏太武帝滅僧,自太平真君七年(446年)詔,至其駕崩(452年)為止,滅僧時間共六年。史稱「太武滅僧」。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原本崇尚佛教,後來受到道士寇謙之等的影響,轉奉道教,於440年改元為太平真君,對佛教有偏見。太平真君五年(444年)九月,誅殺政變未遂的僧領玄高、慧崇等人。七年,太武帝西征抵達長安,見到佛寺僧侶多所破戒,釀酒、私藏兵器、淫亂婦女,司徒崔浩要求滅僧。三月,下詔坑殺長安沙門,並且命令留守平城的皇太子拓跋晃燒毀佛經,處決僧侶。太子因為篤信佛教而緩行,僧侶們得以多作準備,故被殺的不多,但是殿宇多毀。此次滅僧表面上是皇帝崇道滅僧,實際上是胡漢之爭,因為當時佛教的支持者是鮮卑貴族,漢族士族崔浩企圖通過崇道崇儒滅僧以及修史等舉措對鮮卑政權進行「和平演變」,實現漢化,滅僧事件是胡漢矛盾的極端化表現,鮮卑貴族深恨崔浩,而拓跋燾本人也對崔浩漢化政策產生了懷疑,最終崔浩被處死、族滅,崔浩的姻親河東柳范陽盧也被滅門,崔浩身死使拓跋燾失去股肱重臣。正平二年(452年)二月,宦官宗愛謀殺了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為帝,十月又殺拓拔余。大臣劉尼、源賀等立太武帝之孫拓跋濬繼位,是為文成帝。文成帝下詔恢復佛法,佛教又得以恢復。
佛教多寺道場腐敗不正不淨,出家人不持戒,誤導錯解之深,不良佛教其影響廣大民眾身心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