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8日星期日

關于大乘教中的假想神明 觀音的補充

觀自在的梵語是Avalokiteśvara

觀世音的梵語是Avalokitasvara

在梵語中是兩個不同的詞彙,因此討論時應該要分開討論.而不是混為一談.

其中avalokita的ava是向內向下,lokita是lok 觀看 注視的過去分詞, iśvara是造物主的意思.也有自在的意思. 但需要注意的是svara則是聲音.

根據梵語的連音規則avalokita搭iśvara合在一起就是Avalokiteśvara.因此並不是梵語有個詞彙叫做esvara.跟巴利與的isara對應的梵語是 iśvara.

因此玄奘將Avalokiteśvara翻成觀自在.

Avalokitasvara直譯就是觀音,鳩摩羅什等人之所以翻譯成觀世音,是因為又把lokita的lok又理解為世間的loka.因此又衍生出世間的意思.所以就翻成觀世音.

這兩個詞在梵語中都是陽性詞,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印度文化是將觀世音或觀自在理解為男性的象徵.

以目前的文獻看起來,這兩個詞彙應該是起源於中亞之後在往外傳布,因此南印的觀音信仰也是後來才有.此外觀世音這詞彙出現的年代比觀自在還早.且形象上兩者也有點差異.

若以犍陀羅出土的文物來看,觀音的信仰其實比龍樹還早出現.因此佛教有觀音信仰並不是龍樹拉進來的.龍樹是大乘佛教發展起來的關鍵人物,但能力也沒大到他想將婆羅門或者其他非佛教信仰拉進來信徒就一定買單的地步.很多信仰都是隨著時間演進逐漸成形而不是突然產生. 比較早期的觀音信仰其實跟雙馬童比較像,雙馬童是一種普及中亞跟印度信仰的古老神明.因此雖然觀音的信仰有可能源自婆羅門教,但也有可能是從其他信仰引進,這些都還需要進一步的確認.此外千手千眼的形象是在印度就存在的信仰,並不是傳到中國才產生.

另外所謂的印度教是八世紀之後出現,跟婆羅門教有所不同.因此不該把婆羅門教跟印度教混在一起談.此外印度人也不稱自己的信仰是印度教,而是稱為恆法. 

在介紹原始佛法的時候,也許在某些場合我們會需要跟所謂的大乘佛法進行比較,但還是要需要提供正確的資訊,提供的錯誤或扭曲的資訊的作法跟那些大乘佛教徒批坪原始佛法的作法並沒有差別.都只是拿爛泥往別人身上丟而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