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0日星期二

別裝啦,你才不信佛呢(5)

今天我們來說說佛邪另一個大宗,法相宗。

  法相宗,大家聽起來可能不太熟悉,但你肯定知道它的創始人。對就是他,《西遊記》裡面的主角和尚,唐玄奘。《西遊記》講述唐玄奘是個學霸,整匹馬玩個西行自駕遊,途中收小弟的故事。電視劇輪放了八百遍了,這裡就不細說了。畢竟只是小說。但是歷史上真實的事還有很多是你不知道的,我們就來說說。

  第一、《西遊記》裡面唐玄奘被唐太宗認個弟弟然後公派出國留學,基情滿滿的送別。這些都是小說YY的,歷史上唐玄奘根本不是公派出去的。唐朝出國的簽證管得很嚴,玄奘想出國手續都辦不下來,根本沒批准。但是玄奘太想出國去印度了,世界這麼大,不想呆大唐。心中魂牽夢繞的印度祖國總是讓他睡不著覺。於是趁機逃出長安,一路西行跑路,偷渡出國。

  第二、與其說玄奘出去取經求學,倒不如說去炫口技。在人家印度辯論佛法,愣是不給人家面子,幾乎成了脫口秀。(側面說明佛法的漏洞之大,如果是嚴謹系統的理論,那需要那麼多辯論呢?)

  第三、玄奘偷渡出國,要回國的時候就躲在邊境不敢回來,怕太宗砍他腦袋。後來太宗聽說這事了,就放個風去說,不砍你,回來吧。於是玄奘才回到了大唐。

  第四、唐太宗赦免他的罪,本想利用玄奘在西域的經歷,想派他去西域做西域都護府政治、外交方面的顧問,奈何這和尚死活不肯去。太宗也沒辦法,心想早知道就砍了你了,尼瑪回國還不想為國效勞,老子又不會虧待你。

  不想當公務員的和尚不是好的翻譯家。

  玄奘回到大唐就開始做翻譯工作。至於翻譯形式嘛,可與今天電影的字幕組有的一拼。比如Going  down翻譯成「夠淫蕩」。Jack,Slowfuck翻譯成「捷克斯洛伐克」。

  玄奘翻譯的著名的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波羅蜜等詞就是這樣的神翻譯。共產主義傳入中國時,也有這種神翻譯,比如英特納雄耐爾、蘇維埃。

  比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bo1)若(re4),在梵語中意思是智慧到達頂點。波羅,彼岸。蜜,就是漢字蜜本義,意思是甜蜜,表示獲得成果十分甜蜜。心經,心法,核心要略。那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意思就是頂級智慧心法。當然,要是直接寫成《頂級智慧心法》,一下子就失去了神秘感,兼及心經內容根本就不是真正的頂級智慧心法,要都是按照意譯,估計看一遍就沒人信佛了。至於心經說的什麼,以後有機會再講。

  不僅僅玄奘,佛經傳入中國通篇都是這種翻譯方式。要問為什麼這麼翻譯呢?大家記住了,一個人給你不講人話的時候就是要裝逼要騙人的。明明可以用漢字相應意思或詞翻譯,除了專用名詞諸如人名國名之外,其他不給你說人話的就是要騙你了。再契合部分中國文人骨子裡虛榮心,明明不知道卻要裝作知道,更不好意問這是什麼意思,還強作知道解釋給別人聽。那麼虛榮心的驅使下,這部分文人為了在普通人面前裝逼,自動升級成了佛教的傳播使者。這就是翻譯不用人話的好處。

  有人可能要反駁了,很多東西是中國或漢字沒有的東西怎麼翻譯呢?既然漢字沒有的東西,用漢字都無法清除表述,請問用非人話能使你更清楚?漢字沒有的東西就不會清楚漢字學有個轉注、假借?何況還可以注解。另外常用字解釋不了的概念,非常用字一大把,除非翻譯者的漢文字學不過關。既然不過關,那哪來的資格做翻譯呢?

  我們再說說玄奘被叫唐三藏,到底什麼是「三藏」呢?

  佛經中分為經藏、律藏、論藏,合成三藏。所謂經藏,佛陀的心靈雞湯是也。所謂律藏,《和尚的自我修養》或《大中小和尚守則》。所謂論藏,對於佛經,元芳你怎麼看?

  極少有人三藏都懂,而玄奘就號稱能懂。所以混久了,道上的兄弟都喊他唐三藏、三藏法師等等。就好比你某個朋友左手提點貨,右手也提點貨,你就稱他為「王二貨」。或者你同學會打籃球和乒乓球,你就喊人家「李二球」。就這個意思。

  三藏都懂,這個大家聽聽就行啦,別當真。為啥呢?佛經三藏加起來近六千部,而絕大多數每一部裡面還分很多卷、冊、章、篇。這樣算下來就好幾萬卷了,就算每天懂一卷,一百年也最多懂三萬六千五百卷。何況玄奘懂這個時才花多少時間呢?所以玄奘不是三藏都懂都精通,而是選擇性的都讀了點,跟佛教道上的兄弟們吹牛逼時,是比別人知道得多,所以被熱捧。

  玄奘在道上被人熱捧,不僅僅因為懂三藏,還寫了一本《大唐西域記》。這本書基本上算是玄奘西行的遊記,書中記載了在印度如何如何與人炫口技,同時讚美大唐在西域的政治版圖。這個還必須說明一下,這是被玄奘自己篡改過。

貞觀十二年,太宗動身要去征討高麗,到了洛陽,玄奘趕緊前去拜會。太宗此時邀請玄奘一同去征討高麗,成功的化還可傳播佛法給高麗,讓高麗安於現狀,免得大唐的邊境經常出亂子。玄奘以佛祖教誨以及身體不適給拒絕了。太宗也沒強迫,同意了。玄奘於貞觀十九年三月返回長安。朝廷為他在弘福寺安排場所和翻譯助手。太宗這麼支持他是有條件的,條件就是讓玄奘寫一部詳細的介紹西行十幾年所遊歷的西域諸國情況。太宗的目的很明顯,志在華夷一統,早已將西域廣大領土視為大唐領土了。

  貞觀二十年七月初一,玄奘將部分翻譯的佛經上表給太宗,顯然太宗對此好不敢興趣。他的上表沉入大海,沒有絲毫回音。皇帝那麼忙,哪有時間來理你這些玩意。四天后初五,玄奘坐不住了,再度上邊《大唐西域記》。

  錢文忠解讀玄奘時,就非常讚揚的提到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不僅僅記載了佛教的事,還記載了西域諸國其他很多事。諸如印度的刑法。還煞有其事的問作為一個出家人為什麼對刑法感興趣並且記下呢?可能因為太好奇太喜歡印度。其實不然,這本書就是要給太宗看的,而太宗才不會喜歡看你什麼宗教之事,太宗要得實地理山川民族風俗政治如何。所以在《大唐西域記》之中印度總述有釋名、疆域、數量、歲時、邑居、衣飾、饌食、文字、教育、佛教、族姓、兵術、刑法、敬儀、病死、賦稅、物產等十七項詳細介紹印度。

  另外,在這本書中,他自己記載了他要回國時,有番僧給他說,你別回去了,你們那地苦嚴寒,人都癡愚,不如留在我大佛國吧。還有一次玄奘要與人辯論佛理,有一個番僧說,你是誰啊?你們至那(中國)那個旮旯來的人,愚蠢,有什麼資格與我們辯論。玄奘傻了啞巴一樣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另外玄奘去印度途中到了突厥,見到突厥王,突厥王告訴他印度那邊人都長得很醜,人也愚昧。但是玄奘到了印度覺得印度人長得美。

  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來,玄奘骨子裡媚外,被人罵中國愚蠢之地也發自內心覺得自卑。

  太宗看完《大唐西域記》之後,答應願意給玄奘的書做個序,但是提出新的條件,要求玄奘將《道德經》翻譯成梵文,以便向西域、南亞傳播。玄奘對這個條件也接受。那麼為什麼李世民突然想要將《道德經》向南亞傳播呢?這事源於天竺使團團長李義上表的一份報告。根據唐西明寺和尚《集古今佛道論衡·文帝詔令玄奘法師翻老子為梵文事》記載:貞觀二十一年,西域使李義表還奏,稱:東天竺童子王所未有佛法、外道宗盛,臣已搞雲:支那大國未有佛教已前舊有得聖人說經在俗流布。但此文不來,若得聞者必當信奉。彼王言:卿還本國,譯為梵言。我欲見之,必道越此徒,傳通不晚。登即下敕,令玄奘法師與諸道士對共譯出。

  由此可見,印度並非玄奘所記載的佛教到處都是,已成國教。而有些國家明知有佛教而不信之,可見佛教在印度已經式微。這個時代離商羯羅滅佛時代不遠了。

  再說會玄奘,雖然答應翻譯老子,但卻不解老子之意,所翻譯者曲解誤解者不計其數。很明顯的就是非要把「道」解釋成道路。這在當時與之共同翻譯的道士起了很大的爭議,但誰叫他才懂梵文呢,最後被翻譯成什麼道士也不知道,皇帝也不知道。從這個角度上來講,玄奘簡直犯有欺君之罪。不願意傳播自己文化,又骨子裡那麼媚外,說他是漢奸也不為過。

  我們再來說玄奘的法相宗。

  法相宗,也被稱為唯識宗,強調不許有心外獨立之境。主要的理論是三性說和五重觀法。所謂三性,三性即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說白了就是佛法的本性既不是自性也不是他性,圓成實性乃絕對真實。三性不離識。法相宗用唯識來解釋世界,認為世界的一切都由人的第八識阿賴耶識所呈現,阿賴耶識是蘊藏世界一切的功能,是宇宙的種子。這與向來說眾生皆有佛性的說法明顯矛盾,也是佛教本初的緣起說直接矛盾。既然都有種子了,那就是有本體,把輪回的本體視為阿賴耶識,而阿賴耶識怎麼論證,玄奘並沒有提出。反而只是提出這個名詞化的概念而已。既然都有本體了,那如何有緣起呢?所以與佛教的緣起論自相矛盾。

  至於五重觀法,是主張用唯識觀的五種從寬至狹、從淺至深、從粗至細的五重觀。這簡直就跟廢話一樣,好比唯識觀來告訴小編如何寫篇文章,字數由少至多(這不廢話嗎),內容從廣泛到具象(能說點怎麼下筆寫嗎),從大方向到小向度(說了沒說),這就是智慧嗎?

  玄奘是個聰明人,他到印度去真的沒有發現印度的落後以及佛教佛理的矛盾和愚昧嗎?他翻譯佛經為什麼要避重就輕呢?溢美佛教呢?

我們下期接著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