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3日星期五

修行,為什麼要時刻要求自己做到放下?

 

相信有真正在修行的家人們!應該都會有所感悟,修行最難做到的就是放下。不管是放下罣礙、放下萬緣,還是放下生活上的物質欲望或其它欲望等等,都會讓修行人在這方面遭遇很大的阻礙與困難;並且越是想放下,反而越是放不下。尤其是在現今資訊發達的年代,接受這些資訊的工具方便且多樣,如何儘量不去受這些訊息的影響,今天就以這個議題做個簡單説明。

由於在現實環境中誘惑那麼多!為求生存自然會有慾望與私心,如何能在不受影響下追求自我?相信這是大部分修行人都需面對的問題。雖然在現實生活中為了求生存,常會有 [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的感慨。其實事在人為,就看自己有沒有決心與毅力。依現今的環境,一個人沒經歷過重大變故或錐心之痛,要出現 [ 頓悟 ] 幾乎是很困難的事;所以只能以漸進的方式,試著去改變自己的秉性與錯誤,讓自己在修行這條路上有所提升。

佛教在教導人修行的時候要清空,就是要放空自己,不要有任何的起心動念。因為起心動念就會產生思維,而一旦有思維就會產生記憶,只要有記憶則不論好壞,都會儲存在阿賴耶識儲存庫那裡。我們空不了,就會有諸多的妄念,清靜不下來,大腦儲存庫裡堆積了那麼多的垃圾,自然會障礙我們的學習與智慧的開啟。

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求生存,因為需要關注外界的事物,怎麼可能不產生思維呢?而一產生思維,就會產生妄念,所有的這些全部都記憶在阿賴耶識儲存庫那裡;如果你每天關注的外界事物太多了,他所儲存的垃圾就會越來越多,那他的頻率就會越來越低,出現所謂的惡性循環;你將越會去關注外界的事物,而你的頻率就這樣越來越低,但本身自己卻不知道。

所以面對現今的社會,如何從根本做起而又不影響 [ 生存 ],請留意我的用詞是 [生存 ] 不是 [ 生活 ],

生活是一定會受影響的,是無法避免的。即以修行最重要的基本功做起,就是 [ 清靜無為 ]。[ 清靜 ],就是自己本身要有一定的定力,只有達到一定的定力,我們才可能清靜得了;當然要有定力,自然需要夠清靜才做得到。所以,清靜與定力彼此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沒有定力的人,根本談不上清靜。[ 無為 ],指的是讓我們不要太多的關注身邊發生的事情,因為那些本身都是假像;如果一直受這假像的干擾或迷惑,自然就會清靜不了,我們只有放下別無他法。也就是説,沒有定力的人,容易受外境的干擾,就清靜不了。所以就讓我們盡可能不去干涉身外的事情,讓自己這顆心不受外在的影響而浮動,這就是現今社會 [ 清靜無為 ] 的意思。既然是修行,越是不容易的時刻越要學會簡單的放手;儘管剛開始會很難,但是只要我們試著去做,且堅持下去慢慢自然會累積一定的成效。因為經驗告訴我們,生活的外在狀況會隨著我們內心的改變而改變,會隨著自己的進步、層次的提升而越簡單,越簡單則越純粹、本身就越有信心。只要有信心,信念就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 道心 ] 就會越來越明亮。

凡事做到簡單放下,簡單放下就是不要想得太複雜,就是不要有任何的糾結與不捨;簡單放下包括著歡喜、誠心、感恩和祝福。也就是説:歡喜,就是對生命所發生的一切都感到快樂,不要怨、不要恨;誠心,就是我們生命來到此修行,這是生命最好的安排;感恩,感恩那些讓我們學會放下的,所有善緣与惡緣;祝福,祝福我們這一生經歷過的所有人事物。我們人生不可能一直都做到快樂,但是至少我們可以一直保持著樂觀的心態。雖然生活在現今的人世間,修行要不受影響可説是不可能的事;但是設法讓自己內心保持清靜還是可以辦到的,就看自己的決心與毅力。有許多的家人不去努力,就信口開河的説:那是沒有人做得到的!這是自欺、欺人的説詞,自暴自棄的心態、不負責任的説法;自己不願意做或做不到,就推託全天下的人都做不到。怎麼會不可能!我不就已經做到了嗎!否則我那有本事向家人們傳達宇宙知識與真相。

修行就是修心、修清靜心,別無它法。因為,一個人越清靜、越空,他的能量頻率就會越高;能量頻率越高,他的本我智慧才會越高,這也就是為什麼?以前的修行人要住在深山裡的道理。雖然,現今的社會形態我們無法離群索居,但只要不去關心身外的事務太多,一樣可以做到清靜,自然能真正走進自己的內心;不要過於關注外面的世界,才不會干擾到我們的清靜,這樣修行才能提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