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0日星期五

羯臘摩經/Kalama Sutta


◎《羯臘摩經》見《增支部》一‧三集<大品>65經。請參閱《中阿含經》第16經《伽藍經》。《巴利大藏經》之英譯,可上網查閱,網址是: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或是直接查詢Access to Insight Readings In Theravada Buddhism。或至https://suttacentral.net/an3.65/en/bodhi 網站查詢。

一時,世尊與大比丘眾俱,在拘薩羅國遊行,來到羯臘摩人的羈舍子鎮。

羈舍子鎮的羯臘摩人聞知:沙門瞿曇是釋迦子,從釋迦族出家,已至羈舍子鎮,世尊瞿曇有德行的名聲遠揚,謂世尊是應供、等正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佛陀所說法,初善,中善,末亦善,是有意義的,圓滿的;佛陀所宣說的聖者生活,是究竟清淨的。能遇見此等阿羅漢,何其有幸。[1]

爾時,羈舍子鎮的大眾即往世尊所,到已,頂禮世尊,退坐一旁;或問訊世尊後,退坐一旁;或向世尊合掌後,退坐一旁:或自說名姓後,退坐一旁:或默然坐於一旁。

坐於一旁的羯臘摩人白世尊言:「世尊!有沙門、婆羅門至羈舍子鎮,他們只講述己論,標榜己論,卻駁斥、藐視、詆毀、攻擊他人之理論。世尊!又有沙門、婆羅門至羈舍子鎮,他們亦只講述己論,標榜己論,卻駁斥、藐視、詆毀、攻擊他人之理論。世尊!他們使我等疑惑,此等沙門、婆羅門所說,何者為真?何者為虛假?」

汝等之疑惑為理所當然,若有疑惑,猶豫便會生起[2]。汝等勿因一再聽聞而相信,勿因傳統習俗如此而相信,勿因流傳的消息而相信,勿輕信宗教典籍所說,勿因合乎邏輯而相信,勿因合乎推理而相信,勿因事物之表相而相信,勿因深思熟慮而相信,勿因有可能而相信,勿因此沙門是我等之師而相信。當汝等自己覺知,此法不善,此法有過失,此法為智者所訶責;若受持奉行此法,會帶來損失與苦惱。羯臘摩眾,因此,汝等當捨棄之。

「羯臘摩眾!於意云何?貪欲於心中生起,為有益或無益?」

「世尊!為無益。」

「羯臘摩眾!有貪慾之人,為貪慾所征服之人,心為貪慾所覆蓋之人,他們殺害生命,不與而取,與他人之妻私通,說虛妄語,亦慫恿他人作此等惡業。此等惡業是否會使他們長遠受苦?」

「是的,世尊!」

「羯臘摩眾!於意云何?瞋恨於心中生起,為有益或無益?」

「世尊!為無益。」

「羯臘摩眾!心中有瞋之人,為瞋恨所征服之人,心為嗔恨所覆蓋之人,他們殺害生命,不與而取,與他人之妻私通,說虛妄語,亦慫恿他人作此等惡業。此等惡業是否會使他們長遠受苦?」

「是的,世尊!」

「羯臘摩眾!於意云何?愚癡於心中生起,為有益或無益?」

「世尊!為無益。」

「羯臘摩眾!愚癡之人,為愚癡所蔽之人,心為愚癡所覆蓋之人,他們殺害生命,不與而取,與他人之妻私通,說虛妄語,亦慫恿他人作此等惡業。此等惡業是否會使他們長遠受苦?」

「是的,世尊!」

「羯臘摩眾!於意云何?此法是善或不善?」,

「是不善,世尊!」

「有過失或無過失?」

「有過失,世尊!」

「為智者所訶責或稱讚?」

「世尊!為智者所訶責。」

「若受持奉行,是否會引起損害與苦惱?」,

「世尊!我等認為若受持奉行,會引起損害與苦惱。」

羯臘摩眾!因此我說:汝等勿因一再聽聞而相信,勿因傳統習俗如此而相信,勿輕信流傳的消息,勿輕信宗教典籍所說,勿輕信合乎邏輯之理論,勿因合乎推理而相信,勿因事物之表相而相信,勿因深思熟慮而相信,勿因有可能而相信,勿因此沙門是我等之師而相信。羯臘摩眾,若汝等自己覺知:「此法不善,此法有過失,此法為智者所訶責;若受持奉行此法,會引起損害與苦惱。」因此汝等當捨棄之。

羯臘摩眾!汝等勿因一再聽聞而相信,勿因傳統習俗如此而相信,勿輕信流傳之消息,勿輕信宗教典籍所說,勿輕信合乎邏輯之理論,勿因合乎推理而相信,勿因事物之表相而相信,勿因深思熟慮而相信,勿因有可能而相信,勿因此沙門是我等之師而相信。羯臘摩眾!當汝等自己覺知:「此法是善,此法無有過失,此法為智者所稱讚;若受持奉行此法,能生起利樂。」若然,汝等當受持,依此而住。

「羯臘摩眾!於意云何?若人心中無貪,是有益或無益?」

「世尊!有益。」

「羯臘摩眾!無貪之人不為貪慾所蔽,不為貪慾所征服,心不為貪欲所覆蓋,彼等不殺生,不會不與而取,不與他人之妻私通,不說虛妄語,亦勸他人如是,彼等是否會長遠受樂?」

「是的,世尊!」

「羯臘摩眾!於意云何?若人心中無瞋,是有益或無益?」

「世尊!有益。」

「羯臘摩眾!無瞋之人不為嗔恨所蔽,不為瞋恨所征服,心不為嗔恨所覆蓋,彼等不殺生,不會不與而取,不與他人之妻私通,不說虛妄語,亦勸他人如是,彼等是否得以長遠受樂?」

「是的,世尊!」

「羯臘摩眾!於意云何?若人心中無癡,是有益或無益?」

「世尊!有益。」

「羯臘摩眾!無癡之人不為愚癡所蔽,不為愚癡所征服,心不為愚癡所覆蓋,彼等不殺生,不會不與而取,不與他人之妻私通,不說虛妄語,亦勸他人如是,彼等是否得以長遠受樂?」

「是的,世尊!」

「羯臘摩眾!於意云何?此法是善或不善?」

「世尊!是善。」

「有過失或無過失?」

「世尊!無過失。」

「為智者所訶責或稱讚?」

「世尊!為智者所稱讚。」

「若受持奉行,是否能生起利樂?」

「世尊!若受持奉行,能生起利樂。」

羯臘摩眾!是故我說:汝等勿因一再聽聞而相信,勿因傳統、習俗如此而相信,勿輕信流傳之消息,勿輕信宗教典籍所說,勿輕信合乎邏輯之理論

,勿因合乎推理而相信,勿因事物之表相而相信,勿因深思熟慮而相信,勿因有可能而相信,勿因此沙門是我等之師而相信。

羯臘摩眾!若汝等自己覺知:「此法是善,此法無有過失,此法為智者所稱讚;若受持奉行此法,能生起利樂。」若然,則汝等當受持,依此而住。

羯臘摩眾!聖弟子如是離貪離瞋,不愚癡,有正知正念,慈心遍滿一方而住;第二、第三、第四方,上下一切處均遍滿慈心。此等廣大、崇高、無量、無瞋、無惱害之慈心,如是遍滿上下一切處而住。

羯臘摩眾!聖弟子如是離貪離瞋,不愚癡,有正知正念,悲心遍滿一方而住;第二、第三、第四方,上下一切處均遍滿悲心。此等廣大、崇高、無量、無瞋、無惱害之悲心,如是遍滿上下一切處而住。

羯臘摩眾!聖弟子如是離貪離瞋,不愚癡,有正知正念,喜心遍滿一方而住;第二、第三、第四方,上下一切處,均遍滿喜心。此等廣大、崇高、無量、無瞋、無惱害之喜心,如是遍滿上下一切處而住。

羯臘摩眾!聖弟子如是離貪離瞋,不愚癡,彼等有正知正念,捨心遍滿一方而住;第二、第三、第四方,上下一切處,均遍滿捨心。此等廣大、崇高、無量、無瞋、無惱害之捨心,如是遍滿上下一切處而住。

羯臘摩眾!聖弟子如是心中無恨無怨,無貪欲,無雜染,如是心清淨,於現法中得四種安穩:

「若有來生,有善惡果報,則我死後身壞,當生於善趣天界。」此為彼所獲得之第一種安穩。

「若無來生,無善惡業報,則我將於現法中,無瞋無怨,無惱,有喜有樂。」此為彼所獲得之第二種安穩。

「若作惡之人有惡報,而我對任何人不懷惡念,自不作惡,苦何由生?」此為彼所獲得之第三種安穩。

「若作惡之人無有惡報,於此二者,我自知自己之清淨。」此為彼所獲得之第四種安穩。

羯臘摩眾!聖弟子如是心中無恨無怨,無雜染,如是心清淨,彼於現法中得此四種安穩。

如是,世尊!如是,善逝!聖弟子如是心中無恨無怨,無雜染,如是心清淨,彼於現法中得四種安穩。

「若有來生,若有善惡業報,則我死後身壞,當生於善趣天界。」此為彼所獲得之第一種安穩。

「若無來生,若無善惡業報,我於此世,無怨無貪,無有痛苦,有喜有樂。」此為彼所獲得之第二種安穩。

「若作惡之人有惡報,而我對任何人不懷惡念,自不作惡,苦何由生?」此為彼所獲得之第三種安穩。

「若作惡之人無有惡報,於此二者,我自知自己之清淨。」此為彼所獲得之第四種安穩。

世尊!聖弟子如是心中無恨無怨,無雜染,如是心清淨,彼於現法得此四種安穩。

世尊!奇哉!世尊!妙哉!如於顛倒者,使其反正;於貧窮者,示其伏藏;於失路者,示其正路;於黑暗中,為作光明,使具眼者得以窺見外物。世尊!我等歸依佛、法、比丘僧,唯願世尊,受我等為優婆塞,

[1] 此處《伽藍經》譯為:「彼若說法,初善,中善,竟亦善,有義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若見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尊重禮拜,供養承事者,快得善利。」

[2] 此處《伽藍經》譯為:「伽藍!汝等莫生疑惑,所以者何?因有疑惑,便生猶豫。」T.1. P.438c.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