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3日星期四

出家人全部也戒律與典故

出家人全部也戒律與典故,依佛陀教誡,准許出家比丘,公開為在家人開示出家戒律。

這段經文後面又談到,我們出家人不得向在家人說出,某位出家眾所犯的戒罪,否則這位出家人就犯戒。

而出家比丘也不得向比丘尼說,某位比丘所犯的戒罪,否則這位出家眾也是犯戒了。

而比丘也不得向在家人說某某一位比丘尼犯了什麼戒罪,否則這位比丘也是犯了戒罪。

而比丘也不得向在家人說,比丘尼所犯的戒罪,否則就是犯戒。

而比丘向一位未受過具足戒的人說,某在家人所犯五戒的過錯,也是犯戒。

在南傳上座部的僧團裡,北傳是中國,南傳就是印度、斯里蘭卡、泰國,這幾個東南亞國家的佛教,叫南傳佛教。

在以前的南傳佛教叫做上座部,上座部就是比較資深的,這些長老,他們持戒比較精嚴,叫做上座部的僧團。

大部部是比較年輕的,也就是說出家年資比較少的,他們持戒比較開緣,比較沒有那麼精嚴的,叫做大眾部。

所以在南傳持戒比較精嚴的,上座部僧團,是准許在家居士,可以研讀出家戒律的。

我們在巴利語的經典中,並沒有禁止在家居士,閱讀出家戒律的記載。

甚至上座部的僧團,持戒比較精嚴的僧團,還讚同在家人居士可以閱讀,全部有關出家戒律的經典。

也鼓勵在家居士要學習,跟了解比丘的出家戒律,如此在家居士才懂得如法姤戒地來護持比丘,護持三寶,而不至於令比丘犯戒。

南傳佛教的寺院,更制定僧俗互動需知手册,好讓在家居士,得以了解比丘的戒律。也方便在家居士,能適當地護持出家眾弘法利生。

當然居士亦可詢問出家眾,有關出家戒的問題,出家眾也要如法解答,在家人所提出出家戒律的問題。

大家看看,人家南傳的佛教,竟然是鼓勵在家人,要了解比丘的戒律,竟然是准許在家人,可以向出家眾,提出出家戒律的問題,他們是互動的。

在家人可以聽聞學習出家戒,出家人可以向在家眾,講解出家戒律,而要求在家人也可以持出家戒。

在家人有關出家戒律的問題,他也可以向出家眾提出一些疑問,所以出家、在家眾也好,他們對戒律是互通的,對出家戒律的研討是互通的。

剛剛我們談到五篇七具,有的人不了解何謂五篇,五篇者,又稱五眾罪一五類罪、五墮罪,即比丘之二百五十戒及比丘尼之三百四十八戒的,犯戒罪目分為五等類。

此五等犯罪為波羅夷、僧伽殘、波夷提、提舍尼、突吉羅;七聚者,又稱七犯聚、七罪聚、七篇,為戒律七項犯戒罪名之總稱。即「波羅夷、僧殘、波逸提、波羅提提舍尼、突吉羅」五篇,加上「偷蘭遮」「惡說」共為七類,稱作戒律之七聚。

讓大家了解,不管五篇七聚,都是在講戒律的項目,戒律的分類,有分五種跟七種,依他外犯戒罪的輕重,來分七類跟五類,這叫五篇七聚的意思。

巴利語律藏第九十二波逸提法第一《妄語品》第九項中項定,「任何比丘,將某比丘的粗罪(重罪),向未受比丘戒者述說,除非得到該犯戒比丘的同意外,否則就觸犯波逸提罪。所謂粗罪者,即四波羅夷及十三僧殘戒罪。」這是屬於比較重罪的。

再根據《四分律》卷一記載,佛制比丘戒的用意與功德如下:

一. 攝取於僧

二. 令僧歡喜

三. 令僧安樂

四. 令未信者信

五. 已信者令增長

六. 難調者令調順

七. 慚愧者得安樂

八. 斷現在有漏 (斷除現在煩惱)

九. 斷未來有漏 (斷除未來煩惱)

十. 正法得久住

這是佛制戒的用意,跟持戒的功德有十種,這都是很白話,大家應該都能了解,不用我再解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